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儿童蓝皮书: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来源:皮书说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9-08-20

  2019年8月20日,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 。

  本书由中国儿童中心组织编撰,以“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为主题,通过调查、专题和案例三种研究方式,力图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其中,调查研究通过典型城市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全国10个城市近15000名城乡儿童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呈现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特征及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专题研究分析了儿童校外生活相关政策,呈现了当前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情况;案例研究展现了国内各类机构对儿童校外生活进行的探索及提供的服务,以及日本中小学生修学旅行和芬兰课外教育的概况,为我国儿童校外生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长按或识别下图二维码可购买此书哦~

1

  儿童校外生活时间里兼顾了学习与休闲

  蓝皮书调查显示,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包括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其他作业),占时87.85分钟(其中学校作业平均占时62分钟)。其次是外出游玩(45.82分钟),其中,占时最多的是去公园、小区露天场所等公共场所(18.59分钟)。再次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43.24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娱乐时间(包括抖音、动画片、快手等)最长(16.60分钟),进行学习(包括电子书、App学习、网络课程等)的时间为13.90分钟,利用电子产品玩游戏、网络聊天(包括网络游戏、QQ、微博、微信等)的时间为12.75分钟。

  在周末,占据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外出游玩,占时116.20分钟,与做作业总时长差不多(115.85分钟)。具体到20项事件来看,周末占时最长的前五项校外生活依次是学校作业(78.07分钟)、自己玩耍(49.88分钟)、去公共场所(49.41分钟)、利用电子产品娱乐(38.30分钟)、阅读(37.08分钟)。相较于上学日,周末学习时长略有减少,而自己玩耍、去公共场所、利用电子产品娱乐时长相应增加。可见,儿童在周末更多以休闲为主,这是与上学日校外时间利用状况最大的不同。

  从单项上看,无论是上学日还是周末,儿童阅读的时长在20项校外生活事项中都排在前五名。这与《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出台及相关阅读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少儿优先,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就旨在“从小培育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北京阅读季为例,近几年在少年儿童阅读推广领域大胆探索,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阅读现状和特点,满足差异化需求,从而使儿童阅读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2

  儿童校外生活学段特征明显,活动内容有所不同

  蓝皮书通过典型城市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全国10个城市近15000名城乡儿童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呈现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特征及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蓝皮书指出,随着学段的提高,儿童上床睡觉时间越来越晚,起床时间越来越早,睡眠时长、室外活动和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做作业、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来越多,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报课外班以加强学习的目的越来越突出,独立性越来越强。

3

  幼儿园儿童的校外生活还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睡眠时长为9小时47分钟,室外活动时间为48.31分钟。校外生活中占时最长的分别是去小区露天场所等公共场所游玩(53.03分钟)和自己玩耍(39.55分钟)。这一特点在周末尤为明显,幼儿周末外出游玩的时长远高于做作业时长。虽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幼儿园儿童参加课外班,但主要目的是“素质培育”,即“培养兴趣”(57.5%)、“锻炼身体”(16.7%)及“培养自信”(8.3%)。可见,“玩”是幼儿园儿童校外生活的关键词。

  小学低龄段(二、四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休闲与学业同时充斥着校外生活。这集中体现在课外班的参与情况。小学低龄段儿童选择课外班的比例最高,占比为71.93%,花费也是最多的(平均9945.5元/年),这可能是由于小学低龄段知识相对较简单,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儿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更强。家长在选择报班时,既选择了那些与考试相关的辅导课程,也选择了那些与特长和技能相关的课外班。例如,幼儿园阶段报班首要目的前三项分别是“培养兴趣”(57.5%)、“锻炼身体”(16.7%)和“培养自信”(8.3%),而小学二、四年级报班首要目的第一项仍然是“培养兴趣”(43.9%),但“提高成绩”(19.2%)却跃居第二。做作业代替外出游玩成为这一阶段儿童在上学日占时最长的校外生活事项,尤其是四年级儿童的学校作业时长已经达到60.51分钟;在周末,外出游玩时长虽然相对于幼儿园有所减少,但仍然排在首位。

  小学高龄段(六年级)是一个分界点,多项校外生活事项(如外出游玩、阅读、家庭劳动、社会学习等)时长都达到顶点。之后的初中校外生活则主要围绕学业展开,体现出这一阶段儿童较大的学业压力。从在校时长来看,初中生到校时间最早(7∶00)但离校时间最晚(17∶18),在校时间最长(10小时)。初中生放学后,做作业时长最多(123.96分钟),自己玩耍时间最少(18.60分钟)。在报课外班上,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报班首要目的前三项基本都与学习有关,分别是“提高成绩”、“掌握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初中生为了提高成绩而报班的比例已经达到62.4%,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逐渐增强,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多的生活由自己决定、自己把控。从上下学情况看,初中生乘坐家用汽车的比例下降,占比为18.29%,而自己骑车和坐公交车的比例大幅上升,合计达到40.26%;独立上学的比例达到46.85%,与同伴而不是由父母陪同上学的比例为16.76%。在“自己照顾”类别上,从幼儿园到初中,占比逐渐提高,特别是初中阶段,暑假为6.03%,国庆节为7.21%。此外,初中生自己决定报课外班的比例(34.3%)也达到最高,而家长决定的比例由35.2%下降至24.3%。

  03

  儿童自身的校外生活状况对其身体、心理及社会情感发展影响

  就儿童本身而言,调查发现,在身体发展指标方面,儿童睡眠时间越短、室外活动时间越短,儿童体质指数(BMI)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儿童肥胖的可能性越大。儿童睡眠时间越长、室外活动时间越长、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短,儿童视力就越正常,近视程度也就越低。

4

  在心理发展指标方面,在暑假和国庆节参加培训班、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和抗逆力得分均高于未参加培训班、未走亲访友、未外出旅游的儿童。也就是说,假期校外生活丰富的儿童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和抗逆力。但是,上学日做作业时间越长的儿童的抗逆力得分越低,而阅读、家庭劳动、体育锻炼、社会学习、外出游玩时间越长,儿童抗逆力得分越高。

  在社会情感发展指标方面,儿童上学日外出游玩、阅读、体育锻炼、社会学习的时间越多,社交能力就越强;但是,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多,其社交技能就越差。同样,假期校外生活越丰富的儿童(如参与课外班、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其社交技能要好于那些没有相应校外生活的儿童。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让孩子在校外生活中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儿童中心课题组/001

一 导言/002

二 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的现状/006

三 儿童校外生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020

四 提高儿童校外生活质量的建议/027

Ⅱ 调查篇

  .2 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技术报告 /035

  .3 儿童校外生活时间利用状况、特征及其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研究 /049

  .4 儿童课外班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073

  .5 儿童日常作息时间、上下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02

  .6 儿童的假期校外生活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52

  .7 儿童校外生活的评价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84

Ⅲ 专题篇

  .8 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情况的综述 /223

  .9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校外教育政策述评 /238

  .10 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255

  .11 我国青少年宫发展现状 /269

  .12 我国科技场馆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活动服务概况 /279

  .13 我国社区儿童之家的发展与评述 陈涛 霍亮/294

Ⅳ 案例篇

  .14 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321

  .15 校外教育机构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实践探索

  ——以中国儿童中心为例 /338

  .16 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活动

  ——北京市校外教育“三个一”活动案例分析 /351

  .17 中国营地教育的基本面貌、创新特色与发展前景 /368

  .18 浅论北京阅读季在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创新模式 /388

  .19 日本中小学生修学旅行的概况与启示/402

  .20 芬兰课外教育政策、特点与保障因素/420

  .21 后记 中国儿童中心课题组/436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