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山东蓝皮书: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7):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

来源:本网转载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8-04-30

  近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山东蓝皮书: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7):加强和改善文化民生》。

  山东省为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文化权益的实现,致力于文化城乡统筹、共建共享,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民生“山东模式”。2016年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山东文化民生工程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受益人群越来越多,改善了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使“文化福利”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共享。各项与民生有关的文化领域取得较好的发展: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新亮点,“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带来良好效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迈出新的步伐;文化事业亮点突出,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创新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有所提高,“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等一系列惠民、利民、育民举措不断推出。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些将为2017年山东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民生的改善提供重要的历史机遇。展望2017年,山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将覆盖更广范围;文化创意产业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也将进一步提高。2017年,山东文化民生要实现新的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和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必须运用富有成效的方法和思路,实施相应的举措,如:全力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全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文化生产方式;抓住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确立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战略,加快文化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分众化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现代文化间保持必要的平衡,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交往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大众化,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精准扶贫的步伐。

微信图片_20180815143610

  2016年山东文化民生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全省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报告指出,2016年,山东文化民生发展取得较好的进展,全省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新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有所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效果得以实现。这一年,山东文化引人瞩目的发展主要有三:一是“互联网+文化”引起广泛重视,召开了一系列“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论坛;二是除山东宣传文化系统继续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外,其他一系列文化惠民、利民、育民举措不断推出;三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它成为全民参与又施惠全民的文化盛会。

  2017年,山东文化民生要实现新的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和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必须运用富有成效的方法和思路,实施相应的举措,如:全力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全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文化生产方式;抓住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确立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战略,加快文化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分众化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交往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大众化,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精准扶贫的步伐。

  2016年山东文化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文化发展更加稳健,文化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文明程度有所提升,文化实力有所增强

  报告指出,2016年山东文化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文化发展更加稳健,文化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文明程度有所提升,文化实力有所增强。

  (一)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山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大众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从而内化于人们的思想认同,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济南3000多辆公交车载电视、22个黄金地段户外大屏、500多个室内电视屏上,时刻在播放“身边好人”的故事。全省17个地市的商贸中心、公园广场、车站机场等场所都已发布“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注重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手段,尤其是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打造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譬如,为了提升社会诚信、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山东省委宣传部开通了“厚道鲁商”官方网站,定期发布“厚道鲁商”企业诚信红黑榜,借用新的传播媒体和形式传播诚信价值观。

  (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15年以来,山东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向纵深发展,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逐步趋向多元化。

  2015~2016年山东省精神文明创新发展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改善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2015年,在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山东省取得优异成绩,威海、潍坊、东营分别以地级市第1、2、5名的成绩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青岛、烟台、临沂、淄博四市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6年,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旅游局联合开展“好客山东德润齐鲁”活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旅游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开始每年组织文明使者、美德游客、最美领队(导游)、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等系列评选活动,实现文明旅游工作载体化。家庭文明建设关系到每个成员的福祉、个人的幸福快乐,属于基本的文化民生问题,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文化培育,强调良好家训、家规和家风的构建,为此文明家庭建设引起了山东省的高度重视,2017年1月12日在济南举行了第一届山东省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共表彰了300个文明家庭。2016年,“诚信山东”建设取得新进展,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基本建成,“信用山东”网站运行良好,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初步建立。

  (三)文化事业亮点突出

  2016年,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全省新创作、加工修改剧目70余部,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等重大文化活动。《山东梆子腔》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齐风·甫田》也获选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动漫舞台剧山东梆子《跑旱船》入选文化部“全国基层院团优秀戏曲会演”和2017年新年戏曲晚会,吕剧《兰桂飘香》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荣获银奖,舞蹈《田埂地垄一片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舞蹈展演,民族管弦乐音诗《孔子》、话剧《家事》、吕剧《宣言》等20余部新剧目成功上演。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于7月12~16日精心组织了第九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共评出艺术作品奖151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88项、单项奖2项。

  (四)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

  2016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历时1个月,汇聚了28台剧目、12项主题文化活动共280余场次演出;一批全省性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办,来自8个剧种的16部小戏、4台大型剧目参加“第二届全省小戏暨基层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多项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推进,“齐鲁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先后完成三轮共340余场演出;首次开展“艺术(戏曲)进校园”活动,共走进50余所大中小学校园演出70余场。“文化惠民、服务群众”5件实事全面落实:扶持5403个贫困村建成文化活动室;为3.4万个村配备了便携式拉杆音箱;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3.7万余场;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新收徒5700多人;全省投入免费开放资金1.6亿元,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尼山书院、乡村(社区)儒学讲堂举办各类活动4万余场次,参与群众500多万人。

  山东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民生的改善出现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2017年,山东将抓住喜迎党的十九大、纪念建军90周年和第十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契机,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范围更广;文化创意产业将继续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新的一年山东文化的发展和文化民生的改善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必然造成山东文化消费不足和文化市场空间被压缩;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山东文化体制、机制、政策、人才等方面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一些文化领域的改革还面临重重阻力,有的还可能出现“回潮”;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受到更大的冲击,生存发展空间处于被压缩的危险境地。

  (一)“文明山东”建设将向纵深拓展

  2015年,中央文明委已经颁发了经过修订的《2015~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设立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态管理措施》,第一次提出创建文明城市负面清单,提出要把文明城市创建做成惠及群众、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2017年将开展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山东省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参与竞争,济南市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有可能入选。

  (二)文化惠民工作将更有成效

  2017年,山东文化惠民工作将通过“三问于民”途径使广大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可以相信这一民生工程的覆盖范围将更广、受益人群将更多、民众的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在服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山东“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活动的民心工程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势必大大提高。

  (三)“互联网+文化”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2016年“互联网+文化”已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引起文化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互联网+”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17年它必将深度融入山东公共文化服务各领域,成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从而形成新的文化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增长点。

  山东省精神文明创新发展取得了不小成就

  2015~2016年,山东省精神文明创新发展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1. 崇尚道德楷模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山东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下而上层层选树典型,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道德建设、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通过每两年评选表彰全省道德模范、年评“山东好人年度人物”与周评“山东好人·每周之星”,建立村、乡、县、市、省五级典型群体,形成明星闪耀、群星灿烂的典型引领效应。道德建设呈现群众参与性强、常态化、梯次推进的局面。“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扎实深入。2012年3月1日,全省“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泉城广场隆重举行,自此山东省大力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并进一步深化“山东好人之星”评选。到2016年底,全省建立了8.8万个善行义举四德榜,3000万人次好人好事上榜,推出203名全省道德模范,11名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931名入选“山东好人”,147名当选“山东好人之星”,468名荣登中国好人榜。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山东各地准确把握广大群众的价值需求、发展需求,着力进行价值引导、思想培育、典型带动,逐步形成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2. 乡村文明行动继续推进

  2015年山东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4500万元,实施第三批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省级项目,已建设34个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220个“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居),给每个县(市、区)下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移风易俗专项资金8万元。评选表彰第二批省级乡村文明行动示范县(市、区)33个。召开现场会,在全省开展“乡村文明——青年志愿者在行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增补省妇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爱卫办、济南铁路局等为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针对国家住建部等10部委对山东等5省(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首批验收,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提前完成全覆盖任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还没有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认定的54个(市、区)进行重点督导,在省主要媒体设立举报电话,继续组织舆论监督和曝光,开展公路、铁路、河流沿线3个环境专项治理活动。

      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深入

  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题,全省首届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征文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各地推荐和个人自荐两个渠道共征文3000余篇,进一步扩大了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活动的影响。深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各级各类乡村学校少年宫4700余所。为检验和展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使用成效,山东省组织开展全省首届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更好地服务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5年中央文明委公布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结果中,山东省有8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位居全国前列。潍坊市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4. 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围绕“乡村文明行动”六个建设,省文明办、团省委在菏泽召开全省“乡村文明——青年志愿者在行动”现场推进会,组织各地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用3~4年使青年志愿服务覆盖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2015年6月26日,山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大会暨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召开,标志着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迈出重要步伐。积极筹建全省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志愿者的联系、服务和管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迅速发展。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志愿服务发展水平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山东各地各单位紧紧围绕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推广青岛“笑姐”爱心助残团队、济南市“泉城义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经验。目前,青岛志愿服务网已注册服务基地1750个、志愿服务项目1499个,荣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泉城义工”注册人数已有10万余人,近百万人次接受了“泉城义工”的服务。

       5. 文明旅游重点推进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常态下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相关部署,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旅游局联合开展“好客山东德润齐鲁”活动,进一步实施“四德工程”,强化文明旅游,不断优化服务软环境,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旅游工作的通知》,并从2016年开始每年组织文明使者、美德游客、最美领队(导游)、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等系列评选活动,实现文明旅游工作载体化。5月底,省文明办、省旅游局在青岛召开全省文明旅游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要更好推进“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建设

  报告指出,建设“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存在六大难点

  (一)国际形势复杂当前,中国与周边海丝国家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按照申遗的要求,单独一个国家不可以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必须与相关国家联合申报,才能构成完整的海丝线路,而周边国家中目前尚无有意愿参加联合申报者。另外,本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没有中国的官员及专家,中国提交申遗项目的话语权有所减弱,无形中也增加了中国申遗工作的难度。

  (二)海疆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理念不足

  山东省沿海地区的海疆文化遗产,特别是海防遗存的保护工作面临突出问题,即缺乏系统的保护理念,包括城址、烽火台、旧有的古代港口资源该怎样保护,怎样在一个大的海疆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这些都是今后开展海疆文化遗产保护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三)资金短缺

  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沿海城市不可移动文物较多,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能向上级争取部分资金外,其他文保单位基本没有保护资金,仅靠市级财政只能对濒危文物进行抢救性修复,日常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四)系统的水下考古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沿海海域,特别是蓬莱长岛之间的海域,是海上贸易重要通道。近年来蓬莱市文物局征集到一些明代铁锚以及较多的宋元瓷器,说明该地区存在水下遗址点。水下遗址点是蓬莱海丝及海疆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但多年来受技术、资金等的限制,蓬莱沿海水下考古工作并未大规模开展。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山东沿海水下考古工作的发展,希望能够重视蓬莱沿海海域,及时对该地区开展系统的水下考古工作。

  (五)基础研究薄弱

  自泉州、宁波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遗后,已经过去10多年了,各城市结合本地实际都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有许多基础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起点问题。虽然中国是海丝起点国家是不争的事实,但日本、韩国以及部分南亚国家学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大多认为自己的国家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同意中国的起点说。二是时间问题。关于海丝的时间上限及下限,目前没有定论。尤其是时间下限,有大航海时代结束说、鸦片战争结束说、民国结束说等不同意见。理论上的不统一为海丝遗迹认定带来困难。三是定义问题,海丝是以商业往来为主的贸易活动还是可以包括海防、官方贸易等的活动,目前学术上也尚无定论。

  (六)县级城市的短板问题

  当前,各城市的海丝申遗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跟其他城市对比,蓬莱市作为唯一的县级市,劣势越来越明显。首先,县级市人大没有立法权,而海丝申遗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遗产的立法保护。目前,宁波、广州、泉州、北海等城市已经相继立法,漳州、南京等城市的立法工作也在进行中,蓬莱已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其次,研究力量薄弱。目前,蓬莱虽然抽调专人从事申遗工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申遗整体需要。最后,考古发掘工作停滞,专业技术力量滞后,没有相关专业人员从事水下考古及周边领域的考古勘探和挖掘。这成为制约蓬莱海丝申遗进展的又一不利因素。而其他城市诸如龙口、即墨、石岛、琅琊虽积极参与申遗,但多为简单的陈述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开展有效的利用开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