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部《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建议调整广东出口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以破解转型升级困局

来源:本网编辑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15

2012年6月11日,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2012年《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对广东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及其经济合作、广东区域外贸以及粤港澳经贸合作状况、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各个领域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
 
 
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指出,在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广东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时代基本结束,外贸进一步快速增长的动力缺乏,转型升级也陷入困境。
(1)广东针对外贸发展转型的政策效果缓慢,外贸进一步快速增长乏力
近几年,广东政府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策略,提出了广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方针,努力推动外经贸发展上新水平。但是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广东加工贸易企业逐步向外转移,支撑外贸增长的来源企业规模逐步降低;高端企业总体发展规模还不够弥补转移出去的企业。二是广东服务业得到了发展,但是能够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和企业不多,其发展水平仍然不足。三是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限制和各项成本上升,阻碍了外资项目的进入和发展,而本土成长的产业和企业在扩大出口能力方面还不足。
(2)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出口贸易的困境: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欧美发达经济体曾经引领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也是广东外贸快速发展重要拉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广东外贸发展陷入一个困境;而且来自发达国家需求拉动力减弱,广东外贸受到阻碍。
一是发达国家战略调整将对广东外经贸发展和转型带来长期影响。美国提出的“出口振兴(倍增)计划”、“再工业化战略”、“绿色新政”等战略得到“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保障实施,欧盟提出的“欧洲2020年战略”转变为分工合作计划得到逐步实施,日本“新能源战略”转变为年度计划和措施。这些战略逐渐发挥作用,必然降低国际需求和进口,提高对外出口能力。这会使广东外贸出口机会大量降低。
二是复杂多变的保护贸易政策短期内制约了广东外贸增长。美国推出一系列保护贸易措施,从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性措施,到“购买美国货”、出口倍增计划、征收“碳关税”计划;以及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10多个个国家纷纷推出碳标签计划。这些新环境保护壁垒必然对广东出口贸易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的“管制”难以改变贸易逆差。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高技术产品,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中国采取“出口管制”措施,比如美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2011年6月)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
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1~2012)》指出,国际经贸形势迫使广东外贸加快开拓新的市场出路,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必须维护发达国家市场地位,重视新兴市场的发展前景,构建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战略思路和行动方案。其基本任务:一是调整出口市场结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二是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升级。
1. 针对发达国家市场的战略调整:进口与出口平衡增长
目前广东出口仍然高度依赖香港特区(转口)、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对其依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带来了频繁的贸易摩擦;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受到了重大冲击,必须重视调整针对发达国家市场的战略。
(1)维护传统市场的出口并调整结构
广东对美国、日本、欧盟、韩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比重比较大,不能抛弃这些出口市场。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一是构建广东出口产品的环境分类指导目录,并通过一系列战略性措施来保障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发展。二是通过对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合理选择和配置,减少在产品中间链条的碳排放,从战略上维护传统市场出口规模。三是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和提升服务业竞争力。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离及其外包业的发展,促进贸易、投资、生产经营和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拓展广东在新兴市场服务业的投资经营业务。
(2)扩大从传统市场的进口贸易
通过一系列战略措施,鼓励“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比如扩大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高科技产品及设备、农产品和国际服务贸易的进口;扩大从加拿大、澳大利亚资源产品的进口,以缓解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困境。
(3)利用中间品实现技术升级的路径
产业链低端的加工贸易方式本质上是进口中间品,以“中国组装”模式为导向,进行加工和再出口,可以利用中间品的生产和贸易,利用蕴含在中间品中的技术和资源,培育广东中间品自有技术和品牌产品,推进“中国组装”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高附加价值、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升级。
(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培育低碳化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
应对新型环境性贸易壁垒必须推动出口企业选择“低碳”技术和产品,引导出口企业加强低碳技术研发,从根本上推动产业低碳化。
一是加强研究节能减排技术,重点攻克煤炭、电能和热能等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发及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实现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二是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的攻关,重点攻克石油、汽车、化工、钢铁、矿冶、建材等能源密集型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开发资源整体优化集成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和处理技术共性技术与产业衔接技术。
三是加强低碳前沿技术创新,提高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的水平,大力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开发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新技术。
(5)构建产业内升级路径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选择低成本的产业内升级方式,相对比较平稳。产业内升级就是在低端制造业内通过品牌培育、管理升级和工艺革新,提高传统制造业的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广东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避免采取低端制造业的空间转移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2. 拓展新兴市场战略:构建市场多元化格局
一直以来,广东出口企业大多数外贸活动针对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对新兴市场还不完全了解,经验不足,必须构建一套拓展的战略体系,构建市场多元化格局。
(1)借鉴韩国拓展新兴市场的经验
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韩国实施了“新兴市场战略”,其国经验值得借鉴。
从企业方面看,进行经营理念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的战略调整。一是借鉴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采取产品本土化策略,按照新兴市场各国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来设计产品;二是根据新兴市场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制订价格方案和控制成本。三是采取了创新设计、统一形象、品牌渗透等策略,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四是重视人才本土化和国际化。采取“区域专家制度”:每年选择数百人派往世界各地,主要学习当地的文化和商业习惯,并把自己培育成为名符其实的市场“专家”。
从政府方面看,制订和实施开拓新兴市场的国家战略。韩国为了开拓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全球化规划蓝图、法规、政策等各种手段,推动和扶持企业全球化和新兴市场策略,对竞争尚不激烈的未开拓市场采取了“蓝海”开拓战略,从原料到产品,从市场到产业,对新兴市场国家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包括积极的经济外交、“FTA路线图”、“文化战略”、国际标准化战略、海外工程承包战略等,使韩国已挤入2009年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前十位。
(2)“走出去”战略:提升全球化配置资源的能力
针对新兴市场规模小和变化大、差异大和档次低等特点,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外国公司的品牌或市场渠道,是许多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
一是加强企业自我培育策略,提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能力。鼓励本土企业通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方式实现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通过研发和设计等高端环节的合作,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针对新兴经济体产业特点,选择中国企业优势产业进行投资,比如针对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机械设备工业落后且市场需求大,可以对机械设备工业进行投资,与泰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朝鲜、蒙古等国家进行纺织服装和皮具加工制造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
三是对广东经济所需的资源产业进行投资和合作,与资源丰富的拉美、非洲各国、印度、东盟等国家进行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和加工;并在核能、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及生物能源等方面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
四是与新兴经济体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的合作。非洲、印度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足,可以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承包这些国家的工程项目,通过对外承包工程拉动广东省内的交通运输设备出口。
五是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业合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冷链技术、运销体系等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3)服务贸易战略:加强中华文化及旅游业交流合作,突出广东文化特色
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加强文化领域合作,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合作,而且起到传承人文精神的作用;不仅可以带动教育、体育产业合作,还可以带动旅游业的交流与合作;而且通过文化交流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交流,有助于扩大经贸交流合作机会,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产业投资。所以,“文化合作”必须先行,引领其他服务业的贸易与合作。可以结合广东的区位特点和文化资源状况,大力开展“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旅游宣传,促进广东与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的民间文化交流;从而促进广东旅游及文化交流“走出去”,实现旅游业经贸合作。
(4)拓展新兴市场的企业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适应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特点,必须选择灵活的投资方式进入新兴市场,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是通过“差异化竞争,品牌化营销”方式,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创新,保证产品定位准确。在产品定位方面一切以当地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按照新兴市场各国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来设计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是增强产品议价和定价能力。广东出口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缺乏定价权,争取在新兴市场增强议价和定价能力。首先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增加自我保护和议价能力;其次通过多角化经营方式,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控制销售渠道;再次根据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制订价格方案。
(5)多元化支撑战略:加快自由贸易区与功能园区建设
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需要国家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快中国与新兴经济体区域一体化建设,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来降低市场进入门槛。有两条战略途径:
(1)与新兴经济体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家战略。近几年中国参与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还有必要与新兴经济体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加快区域一体化建设,构建中国FTA进程或路线图:首先,对已经建成的自由贸易区进行评估和制度完善;其次,对已经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进行前期准备和实施;再次,加快探讨中国与印度、中国与韩国、中日韩,以及有可能建立自贸区的国家,比如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阿根廷等国家加强接触,加强理论研究。
(2)在国内、国外建立各类功能园区。与新兴经济体合作设立“产业园区”或“科技园区”等形式的功能园区,实现要素集聚和产业转移,形成企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是一种高效的投资与经贸合作方式,可以推广到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促进合作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比如中国(深圳)-越南(海防)经贸合作区、中国(广州)-新加坡合作的“广州知识城”等已经先期做出了示范,下一步可以扩大这种功能园区的建设。由国家出面与新兴经济国家进行商谈,制订合作方案,然后由地方(广东)政府与国家各部门合作执行。中国(广东)在制造业拥有一定优势,通过设立功能园区,实施对外投资战略,拉动国内出口贸易。
3. 外贸市场多元化配套战略:政府引导和政策激励
外贸多元化要求对外贸易及投资规模分散化,降低对主要几个国家贸易和投资的集中度,重点是拓展新兴经济体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但是,大多数企业对新兴市场了解不多,政府有必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包括政策激励、规划引导和信息服务等。
(1)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大多数企业对东南亚、东欧、非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活动习惯缺乏了解,以至于在选择出口产品、投资产业方面比较盲目,需要政府提供服务引导。有效的方式是以新兴经济体驻外使领馆及其商务职能部门为平台,创建“一站式”经贸合作促进服务中心。
一是构建一个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详细了解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消费习惯、市场准入规则和法律法规提供服务,为企业市场调查、营销和推广进行援助,帮助企业在新兴经济体建立销售基地,拓展市场渠道。
二是加快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主要是建立信息网络服务资料库,如国别投资环境信息库、境外合作目录、风险防范数据库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公共基础信息服务。
三是促进对外投资的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使投资信息的服务逐步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以市场的力量促进对外直接投资。
(2)加强拓展新兴市场的政策支持
东南亚、东欧、非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广东对这些市场的出口潜力广阔,但是,进入一个新市场需要较高的成本,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
一是出口退税政策引导和激励。针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各项成本上升,更有效的政策是对企业减税,特别是给民营企业特殊的税收优惠,比如可适当延长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年限、实行纳税额扣除政策等,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二是制订“走出去”产业优惠政策。改变过去扶持企业的方式,以扶持出口产品和产业为主,对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和行业进行扶持,特别要扶持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型民营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一些有优势的产业向国外转移。
三是实施“走出去”区域优惠政策。通过制订和实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划、方针政策和管理措施,引导企业对新兴市场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对东盟、拉美国家、非洲国家以及其他金砖国家的投资。
(3)加快制订和实施“低碳化”贸易政策。
针对国际贸易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降低新环境贸易壁垒,必须推动广东出口产品及其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进程,在进出口环节增加一个可旋转的环保“阀门”,限制能源密集高碳产品出口,鼓励能源密集高碳产品进口,这些政策主要包括:
一是逐步对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两高一资”)征收环境出口关税。建议国家对部分产品及产业征收环境出口关税的试点,逐步对化工、金属矿、煤炭、冶金、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的产品实施加征环境出口关税的政策。
二是对生态标志(碳标签)产品实施差别税。对生态标志产品实施出口退税等差别税率,对其退税率高于没有标志的产品,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给生态标志产品一个新的海关税号,通过差别税率政策,鼓励生态标志(碳标签)产品出口。
(4)完善融资及保障体系,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广东中小外贸企业整体融资环境差(目前广东中小企业融资缺口1万多亿元),是企业成本高、效率低、国际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广东和长三角洲差距(平均销售利润率和生产率均低于上述地区,平均销售利润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方面,积极扶持草根金融机构,并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工具发展,解决广东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一是加大对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政支持,构建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性担保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信用担保体系,推出更多适合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
二是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引导和规范民间贷款,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及业务。
三是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方式,提供买方贷款、卖方贷款或混合贷款,鼓励出口。
(5)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市场常常存在许多不稳定、不规范的因素,企业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增加了难度,存在较大的风险。必须建立一个风险防范机制,对经贸合作伙伴国家的政治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进口商的资信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采取风险转移或控制措施,减少贸易、投资的不确定因素。
一是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建立动态的进口商信用数据,及时控制进口商的资信风险,防范或者转移风险。
二是鼓励外贸企业选择合适的货币结算,包括人民币结算,或者利用国际衍生品市场进行保值,防范汇率波动风险。
三是提高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投入,实现风险转移。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为中小企业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
(6)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育
开拓新兴市场急需高端人才,必须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具体来说,必须政府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工作。
一是营造重视人才的环境,依托人才交流市场,健全人才流动与服务机制,进一步打破人才身份“符号”化壁垒,从而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引进。
二是高端项目实施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必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及项目所需人才的交流,构建高技术项目与高端人才的对接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技术学习、岗位培训来锻炼和培育人才。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育,特别是法律及外经贸实用人才培养,加大对熟悉WTO规则和新兴国家法律法规的人才培育。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