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介绍本社的国际出版战略规划

来源:作者: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3-10-30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传播”招待酒会,2013年8月29日晚在北京798艺术中心举行。招待会的主题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传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博睿、牛津、剑桥、萨基、新加坡科技的出版方代表等40余人出席招待会。

 

 

      招待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介绍了该社的国际出版战略规划。 

 

 

      一、布局国际合作出版网络,加强沟通与交流

 

     

      谢寿光社长说,作为一家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己任的专业学术出版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一直以来把构建强大的国际出版能力作为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并积极探索中国学术“走出去”的有效路径。自第二次创业以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结合国际出版的新形势,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合作出版战略规划,即在国际出版舞台上能够更快发展的新型国际合作出版模式——联合出版。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先将“皮书系列”的国际化发展纳入战略规划中。并与荷兰博睿(Brill)出版社正式签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报告系列”英文版的合作出版协议。当年,便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皮书品牌走向国际开创了先河。2005年经济、社会、法治、环境和教育等5种皮书的英文版出版。2006年起,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和支持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与荷兰博睿出版社的合作为契机,不断开拓国际合作范围。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逐步构建起了面向国际的合作出版网络。并先后与荷兰博睿出版社、德国SPRINGER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SAGE出版社、美国Wiley 出版社、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英国Taylor &Franci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日本侨报社等多家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建立了学术出版的合作机制。

 

 

      谢社长介绍,2011年9月,“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圆桌会议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与国外著名出版机构的代表就中国学术国际化、趋势、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如何构建中国学术输出平台进行了广泛的经验交流。

 

 

      二、组建国际出版分社,聚拢高水平的作者、译者、编辑团队

 

 

      谢寿光社长指出,201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分社组建成立,为更好地组建高水平的作者、译者、编辑团队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组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库及原创作品“走出去”库。经过30多年的积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拥有一支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团队。这些专家学者针对中国及世界热点问题所做出中国视角的解读,为成功实现国际合作出版提供了前提保证。

 

 

      ——组建权威的译者库 。国内学术著作能否得到国外出版社和读者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水平的高低。经过多年的积累,社科文献出版社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准的译者团队。这其中包括一批院内外著名学者和国外研究机构、大学在职人员,如蔡昉、潘家华、张莹、王美燕、宋立刚等专家学者。同时,聘请懂中文的相关专业领域外籍专家进行审定。译文的体例一律遵循国际通用的芝加哥标准,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组建有国际视野的编辑团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严格按照专业编辑责任制分工负责。为了开拓编辑的国际视野,每年定期组织编辑参加国际书展、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参加各类培训,在活动中增强了编辑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稿策划的能力,熟悉国外出版流程、学习先进的出版理念及出版经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际出版真正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国际交流平台

 

 

        谢寿光社长强调,为了扩大合作出版成果的学术影响,使其价值最大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荷兰博睿出版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俄罗斯圣彼得堡财经大学等共同打造学术交流推广平台,通过国际性书展、学术研讨会等方式,直接实现了中国学术成果与国外学术界及媒体的对接,使其成果价值得到最大的彰显。

 

 

       谢社长说,通过合作出版学术著作,带动了相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更吸引国外媒体的关注。 2009年10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并邀请我国“皮书”的两位著名主编——蔡昉和汪同三,前往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国际书展并在欧洲多个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举行了学术报告会。此次活动是中国著名学者直接面向海外学术界及海外读者介绍中国经济发展与中国学术思想的一次重要活动,不但为“皮书”英文版在海外市场做了很好宣传,而且为中国学术走向西方世界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2013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次正式参加了美国亚洲研究协会2013年会。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和21世界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年会期间,社科文献出版社不但设有图书展位,而且还与合作方一起举办了外文版图书的新书发布会与学术的研讨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印发行的中国社科院67种学术期刊是本次参展的重要内容。年会书展是历届亚洲研究协会年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学术交流与商业洽谈平台于一身。共有90多家来自世界各国的出版机构参展,其中包括数家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出版社,如Brill、Routledge、Eastview等。多个展位都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的中外文版在展出。这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一次在亚洲研究协会年会的书展上亮相,对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图书的国际合作出版、国际发行与销售以及与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3年6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参加了由澳门大学、澳门基金会、国际亚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国际亚洲学者会议”,并在此次展位上设立了展位,重点展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印发行的中国社科院67种学术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及皮书系列,等等。在此次会议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参展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Brill学术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夏威夷大学出版社等25家出版机构进行了详尽的业务沟通和交流,并向世界知名学者充分展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出版能力和出版成果,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好评。

 

 

      四、按照国际市场需求,策划出版主题系列产品

 

 

       如何将学术成果更好地推向国际市场,一直以来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思考的、同时也是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谢寿光社长说,通过长期的国际合作出版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已经初步探索出适宜自身发展的新模式。

 

 

      模式一:整合现有出版资源,按系列向国外推介 。根据皮书以及其他学术类著作出版划分的大系列,重点整合目前国际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些主题。比如,国家宏观分析系列、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系列、国际关系系列、中国社会发展与改革系列、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评论系列、国际组织系列等。通过这种系列推介,已经得到国外出版机构的肯定,并且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模式二:根据国外出版社的出版计划,组织策划出版选题。目前,国外出版社非常关注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根据市场需求也会提出组稿要求。比如现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需要高度的智慧,我们提出出版“国际关系系列”的规划正好进入对方出版社的选题计划范围。

 

      原标题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传播’招待会在京举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