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我国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呈现五大主要特点

来源:张雯鑫作者:应急管理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4-01-22

  2024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应急管理蓝皮书:中国应急管理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呈现五大主要特点。

  一是注重协同,构建了回应跨区域救援需求的基本体系。在国家级的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布局中,六大救援中心陆续开工;在省际和省内的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布局中,大量省应急管理厅牵头、地市建设的应急救援基地已经落地,正推动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立体化应急管理救援力量布局。这些不同层级应急救援项目的开展,将受到复合型灾害冲击的跨省或跨地市的应急力量进行了协同,形成了针对灾害形势而非属地范围的综合应急救援格局。

  二是功能明确,遵循了“一个机构、四个功能”的规划设计要求。根据《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一个机构”要求建立其区域应急指挥部,而“四个功能”要求应急救援中心建设起完备的综合救援、培训演练、物资储备和航空保障功能。六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的规划和具体进程显示出,项目均按照上述规划目标进行了设计,将区域应急救援的指挥主体及应急处置的相关功能予以明确,搭建了物资、技术、队伍和保障等应急救援的基本框架。

  三是因灾制宜,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复杂,灾害形势严峻。在人口、资源、环境的结构性矛盾中,安全生产压力相对突出。各区域由于自然环境差异和社会经济状况的总体差异,引发复合型灾害的致灾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例如西南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特大地震和地质灾害相对较多,该特征决定了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便是协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构筑起重大地震和地质灾害的救援网络。而东南区域受到气象条件影响,台风是其主要的致灾因子之一。因此,如何构筑起应对台风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是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类似西南、东南两个区域根据灾种结构选择应急救援的方向和任务,其他国家级区域和省级应急救援基地按照因灾制宜的逻辑,布局应急救援力量。

  四是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力量,探索了空地结合救援的新模式。关注应急救援中的航空力量建设,是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布局的重要内容。随着复合型灾害形势的深度演化,大量灾害类型如地震、冰雪灾害、火灾等,迫切需要航空力量对其进行快速处置。在国家区域应急和省级综合性救援等不同层级,航空救援力量已经按要求成为硬件资源储备的重点。例如,2022年7月6日,国家应急管理部航空应急救援K-32直升机入驻自贡航空产业园。该直升机可执行火场侦察、火场急救、机降、索降、滑降、吊桶洒水等应急任务。各地正加快推进航空救援基地建设,为跨域救援行动注入更加专业的航空力量。

  五是强化科技力量建设,以技术驱动应急救援能力。各层级、各地域的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表现出鲜明的“技术赋能”特点。随着大数据、新兴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应应急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技术演进的新成果正逐渐融入应急救援基地的建设。如在应急指挥方面,接入卫星技术、建立无线视频和监控系统、依托大数据建立信息平台等,已经成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的常规内容;在应急救援装备方面,各类无人机、消防机器人、智能消防车等先进装备,日益成为救援中心建设的亮点;在培训演练方面,智能化的灾害事故模拟系统以及智能教学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救援中心建设。总体上,新技术的变革极大改进了应急救援的硬件基础。

  (参见《应急管理蓝皮书:中国应急管理发展报告(2023)》p335-33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1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