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国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强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张雯鑫作者:低碳发展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3-03-03

  2023年3月1日,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报告(2021~2022)》。

  一般来说,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技术交易系统、交易结算系统、相关服务组织、市场交易数据等,涉及的组织包括交易所、结算所、数据服务机构、核查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服务等。碳资产是近年出现的另类资产,除了具有一般金融资产的特征,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在登记、结算、缴纳、核查等方面需要做出特殊安排。未来碳金融要想长久稳定发展,基础设施需获得较大投入,从而夯实其发展基础。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碳金融标准制定,制定相关统一的碳排放核算、碳金融统计等标准;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项目库、数据库,建立项目碳排放核算数据库平台;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主要包括企业数据、技术数据、碳资产数据、金融数据、税收数据等,同时碳金融法律服务也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

  “双碳”目标是未来我国的长期国策,是一场系统性的社会变革,金融资源能否做到高效率的配置,起到调节社会资源流动的作用,关乎“双碳”战略的实现与否。因此,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都要发挥作用,对长期的、具有基础作用的技术和行业等,政策性金融要优先发挥作用;对具有较大成长性、具有市场前景的行业、技术、企业,商业性金融要以市场化为原则发挥作用。

  未来我国碳金融市场将形成以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为主,其他组织和个人投资者为辅的参与者结构。其中持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人,通过参与相关碳金融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发展地方经济的核心功能,在产业转型、消费设施升级、技术引进、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其他机构不能发挥的独特作用。个人可以作为普通投资者参与碳交易以及其他碳金融投资业务,例如通过碳普惠机制创立、管理自己的碳资产,奉献社会的同时获得收益。目前,上海市、北京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碳普惠制度,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地方推广碳普惠制度。

  (参见《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报告(2021~2022)》p193-19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