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

来源:张雯鑫作者:青少年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2-11-23

  2022年11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蓝皮书指出,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网络职业进入未成年人职业选择范围。

1. 未成年人模仿网络行为意愿强,最爱学唱网络流行歌曲

  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强,更容易受到所接触环境的影响。互联网作为各类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集聚地,在未成年人模仿行为中影响最为显著。通过调查发现,对网络文化进行模仿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进行过网络模仿行为者占比高达73.4%,网络模仿对象及模仿内容特征与未成年人成长发展关系重大。未成年人网络模仿表现为多种形式,既包括对特定网络对象、网络语言、网络打扮的模仿,也包括学唱网络歌曲和参与其他形式娱乐活动。根据调查,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模仿行为中,“学唱网上的流行歌曲”占比最高,占比高达44.7%,体现出网络流行音乐相比其他众多模仿行为的高渗透性。

  同时,模仿行为将未成年人线上活动与现实生活相勾连,使二者呈现交融趋势。“模仿网络说话的方式(28.7%)”以及“模仿穿衣打扮(15.2%)”行为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现实表征,并在互动交往过程中推进未成年人线上线下行为相一致。还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消费主义文化也进入未成年人模仿领域,16.4%的未成年人表示会购买网络流行东西,7.9%的表示会模仿包括团购在内的其他网络新玩法,这也提示未成年人各关系主体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高度重视并加以引导约束,避免未成年人由于认知不足而进一步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另外,网络直播等成人化应用中出现的内容、形象也成为未成年人模仿的对象,但由于直播行业发展速度快、发展时间短,网络直播现象还未得到全面有效规范,直播乱象时有发生,这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风险。

2. 传统类职业为未成年人首选理想职业,互联网职业进入未成年人选择视野

  在未来职业选择上,传统类职业仍然为未成年人首选理想职业,包括教师(31.0%)、医生(19.8%)以及企业家(19.5%),其中受疫情影响,“医生”职业在未成年人中选择比例显著提升,从2020年的13.3%升至2022年的19.8%。同时网络职业的兴起发展也持续为未成年人所关注,关注类别同样与未成年人主要上网接触的流行文化与常用网络应用紧密相关,包括游戏玩家(11.2%)、明星(8.0%)和网红(5.5%),还有7.1%选择了“AI高手”高科技智能化职业。通过数据可以发现,未成年人职业规划日益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首选依旧为传统职业类别基础上,未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化发展,网络职业占比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未成年人在选择未来职业规划层面还具有鲜明的性别差异,女生对传统类职业倾向程度整体高于男生,包括教师、艺术家、作家、医生四大类,其中选择教师职业男女相差比例最高,达24.2%。男生对军人、工程师、科学家和游戏玩家的职业偏好度要远高于女生,其中选择游戏玩家的男女比例相差最大,为13.1个百分点。这也体现出除了性别因素差异外,男女职业规划与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和社会环境背景始终有紧密联系。

  (参见《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p12-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1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