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1年京津冀地区税收与经济的三方面展望

来源:张天墨作者:税收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1-10-21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税收蓝皮书:中国区域税收发展报告(2021)》。

  蓝皮书分析指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是不可预料的,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经济发展势头不会减弱,经济发展质量不会降低,京津冀地区将继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完成预期目标。

  (一)保持协同发展大方向,推动协同发展纵向深入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初是在2014年由李克强总理提出,作为我国除长三角、珠三角之外又一大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京津冀经济圈坐拥良好的地理位置,各项扶持政策更是十分优惠。相比其他省市,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磨合,京津冀地区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情况。京津冀各地区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整个京津冀经济圈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反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多年的发展为其积累了充足的经验,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形成了完整的互联反馈机制,发展较为均衡,整个经济圈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互荣共损的整体,区域发展战略的规划超脱于单个省市,以整体的眼光对待区域的发展,这是京津冀地区需要借鉴的重要经验。

  当前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深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将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区域的整体进步。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地区考察时提出了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六点新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雄安新区建设、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积极创新、加强生态建设以及区域内公共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这六项新要求重点解决了目前北京过度发展而河北、天津发展不足的问题,切中要害、精准解决。虽然2020年初疫情的突然暴发暂时减缓了前进的脚步,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方向没有变,2021年将会持续推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纵向深入,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开展工作,逐步疏解非首都功能,重视区域创新,以创新引领进步,加快推动产业链融合和创新产业布局。

  (二)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中国乃至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实践证明,在困难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一次彰显了其优越性。各级党组织、党员同志以及广大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作战,第一时间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短期来看,虽然受疫情冲击,国民经济暂时处于低迷状态,但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我国首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危机中的契机。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市场,我国有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动能推动经济发展。化压力为动力,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充分利用国家创造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做到了积极复工复产,有序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

  (三)各项利好政策持续推进,助力微观经济主体发展

  2020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的会议确定的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以及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于企业融资投资积极性的提高以及经济市场的稳定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值此特殊时期,完全依靠市场看不见的手进行经济的恢复和调节并不是明智之举,政府相关政策的辅助是促进市场经济尽快恢复常态的必要举措。

  总而言之,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平稳回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体来看,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微观主体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因此,2021年将出台更多惠民利企政策,主要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税收优惠,减少企业经营压力,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参见《税收蓝皮书:中国区域税收发展报告(2021)》p56~5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6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