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以色列高度重视中国学研究 致力于推动中犹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以色列蓝皮书课题组作者:以色列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1-01-27

  2021年1月16日,由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以色列蓝皮书:以色列发展报告(2020)》发布会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蓝皮书指出以色列的中国学研究由希伯来大学的史扶邻教授开创,历经了60多年的发展在海外中国学研究界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且在一些领域中独领风骚。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是以色列中国学研究的重镇,聚集了以色列中国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以关系等方面。以色列中国学研究者立足于中华文明,探讨中华文明和犹太文明在世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

  以色列的中国学研究与欧美犹太汉学研究关系密切,以色列学者深受欧美汉学家的影响。以色列学者与欧美汉学家一样,他们把犹太文化理念与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交融在一起,并把犹太民族的观点、视角和情感以及对当代命运的思考,投射到中国学的研究之中,这对两个民族及当代以色列中国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第一代以色列汉学家的退休,新一代年轻学者接受教学、研究的任务,设定不同的目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需要。以色列学者们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他们从有关中国的小册子的编写者转变成世界级别的汉学家,可见,他们在中国学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作用已经逐渐凸显出来。

  以色列国内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美国学习中国学回到以色列的史扶邻(Harold Zvi-Schiffrin)开始在希伯来大学从事相关研究并开设相关课程,1958年他在希伯来大学正式讲授中国历史,这是以色列国内大学关于中国问题的第一门课。1963~1964年史扶邻和利昂•扬克列维奇(Leon Yankelevich)开设中国历史相关课程。20世纪60年代,希伯来大学还编写了比较完备的《希伯来语百科全书》(The Hebrew Encyclopedia),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可以从该百科全书中查阅有关中国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文章。除了政治和历史课程外,1967年,俄裔犹太人列夫•鲁巴肖夫(Lev Rubashov)教授汉语课程,并编写了第一部汉语-希伯来语教材以满足以色列学生的需要。1968年,史扶邻教授在希伯来大学正式创建东亚研究系,起初包括对中国和日本的研究,称为希伯来大学中国和日本研究系,研究系成员在一起研究和教学,后更名为东亚研究系,再到2012年改名为亚洲研究系。

  继希伯来大学之后,特拉维夫大学又成立了东亚研究系。自20世纪80年代起,特拉维夫大学的尤夫•艾瑞尔(Yoav Ariel)教授就开设了中国哲学课程,之后欧永福(Yoav Arid)教授于1996年正式建立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以色列最大和最具多元化特征的东亚研究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以及中国、日本与印度的文化和历史,侧重于将中、日、印三国文明进行比较研究。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的现任系主任为歌莉娅(Galia),其研究人员涵盖12名高级教授以及约20名兼职教授和语言教师。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开设的课程涉及面更广,大学为约7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广泛的课程,涉及古典历史以及印度、中国和日本三大文明的现代转型等。

  海法大学于2002年成立亚洲研究系。该研究系在建立之初仅授予学士学位,之后亚洲研究系不断发展,其与中国研究等亚洲研究相关的课程逐步开设到研究生阶段,并开始颁发相关硕士学位。海法大学对于亚洲近现代的发展比较关注,偏重于中文方面的课程教学,与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和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该亚洲研究系建系时间并不长,至今只有18年,而且教师数量也不多,但是其藏书却浩如烟海,书籍种类齐全且丰富。除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建立专门的研究系之外,以色列还有两所大学开设中国研究和中文方面的课程,它们是海法理工大学和巴伊兰大学。

  (参见《以色列发展报告(2020)》以色列的中国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