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老年人媒体接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来源:吴禹霖作者:未来媒体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1-01-08

  2021年1月6日,厦门理工学院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0)》。

  蓝皮书指出,老年人媒体接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是部分老年人因客观或主观原因被拒于新媒体的门槛之外,无法拥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也没有使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偶尔观看电视、听戏、听广播等,但与世界处于隔绝或半隔绝状态,如乡村独居、留守老人,无亲人照顾和陪伴,长期处于物质贫困、知识匮乏、信息闭塞和精神孤寂状态,逐渐滑入与现代化、全球化全然隔离的处境。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已出现了“信息穷人”(information poor)的提法。美国国家通讯与信息管理局(NTLA)最早发现“数字鸿沟”问题,于1995年发布《在网络中落伍: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贫困者的调查报告》(Falling through thenet: 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首次提及因数字设施、数字技术掌握、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互联网运用而产生的信息落差及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段鹏《空间与权力:数字鸿沟背景下的阶层壁垒》探讨了数字化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固化问题,底层民众努力接入互联网以寻找短暂的就业机会,数字精英则掌握着最新的数字技术,两者之间形成了比物质差异更可怕的数字鸿沟。随着我国信息化浪潮的到来,老年人信息孤岛、数字赤贫问题日益凸显,出现物质贫困和信息贫困相交织的现象。2019年短片《啥是佩奇》迅速走红网络,通过刻画一位四处寻求“啥是佩奇”答案的老者形象来揭示乡村老年人信息孤岛现象,引发关爱老年人数字话题的再度热议。二是部分老年人沉浸于互联网娱乐社交,成为中重度网络依赖者,他们以网络虚拟生存来弥补现实生活中少人陪伴、无人倾诉的缺憾,借助刷屏来打发时间、排遣孤寂、慰藉心灵、消除无聊,他们表面上看上去十分乐观和新潮,实则有可能陷入“微笑型抑郁”的困境。这是老年人缺失天伦之乐、内心孤独的两种表征形态,同样不容忽视。前者一般生活于乡村,无固定收入,种地或打零工为生,调查显示,无固定收入者占比三、四成,处于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状态;后者大多生活于城镇,有一定退休金,调查显示,2000以上固定收入老年人占比超过六成,无重疾、能自理情况下较少生活之忧,但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孤寂问题。前者需要家庭和社会的信息扶贫,而后者也需要精神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