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数据新闻生产者背景多元,专业人才依然匮乏

来源:吴禹霖作者:数据新闻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1-01-08

  2020年12月29日,武汉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浙报集团)重点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数据新闻蓝皮书: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报告(2018~2019)》。

  蓝皮书指出,数据新闻生产者的专业背景多元,包括新闻、金融、历史、设计、出版、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等,多样化的从业者能够带来跨界的讨论内容,这与国际数据新闻实践基本相同。与其他受访团队相比,财新的数据新闻团队人员较有特点,其成员在本科阶段的专业差异很大,而且大多在硕士阶段接受了新闻学教育,形成了复合的学科背景。

  由于资源限制,数据新闻职位常常不满员,在未来的人员需求方面,川报提出希望招具有统计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学科背景的从业人员,“因为数据新闻是一个技术活,三个月就能上手,但是上手之后考验的是背后的积淀”。因为ICT技术在新闻业中的广泛应用,行业对新闻工作者技能需求的变化很快,不过数据新闻团队对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包括新闻敏感性)、数据素养、专业基本素质仍然给予极高的重视(上观;新华网;澎湃),一些团队也提出若干特别的素质要求,例如《钱江晚报》关注创新能力,搜狐则对实习生的英语水平有要求。

  数据新闻生产机构的团队结构基本由内容和设计师两大职能群体组成。尽管有观点认为数据新闻可以改变新闻传播过程,但是访谈结果显示,数据新闻的中国实践对于新闻生产的工作流程和新闻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影响(川报;界面),这可能是因为媒体产业内部具有传统的惯性,但是,数据新闻已经让新闻传播从业者更有数据意识(川报)。不过,根据从业者的理解,由于中国大数据分析类的数据很缺乏、数据不透明、数据分析人才缺乏,国内的数据新闻与国外标准意义的数据新闻还有差距(新华网),国内的数据新闻大部分看到的是简单的图解新闻,包括一些央媒所谓的“数据新闻”也只是数据罗列,没有做出相应分析,提炼出新闻点(中央电视台)。

  此外,相对于专业素质,界面和川报分别对“踏实能干”“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勤奋好学”等个人修养方面的素质更为看重,这不同于之前数据新闻生产机构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极度渴求。此转变一方面与媒体对数据新闻作品价值判断的转向有关,多数媒体从之前更关注数据可视化的酷炫和网页交互形式的创新转向更多地关注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另一方面,数据新闻专业人才持续缺乏、技术人才费用持续上涨也是媒体在用人策略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参见《数据新闻蓝皮书:中国数据新闻发展报告(2018~2019)》p5~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