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社会力量已成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重要主体之一未来应进一步合理引导高效统筹

来源:张雯鑫作者:慈善蓝皮书

发布时间:2020-07-30

  2020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联合发布了《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

  社会力量已成为我国应急管理领域重要主体之一,这是我国灾害治理领域的既定事实,这一进程是逐步推进和不断发展的。因此,重要的是转变治理观念,明确新体制下社会力量的主体定位和参与场域,在现有的环境基础上,充分整合、合理引导并高效统筹。总的来讲,宏观层面上,立足公共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提出社会力量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原则;中观层面上,对社会力量未来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提出构建多层级、多要素以及多维度的社会力量建设发展体系;微观层面上,在系统梳理体系框架基础上,明确可操作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指导社会力量参与行为和社会力量组织建设。在这一系列工作中,重点把握以下几项宏观性工作内容建设。

  (一)行业枢纽型组织/平台建设

  枢纽型组织/平台在资源配置上,要实现对资金、人力资源、救灾物资以及信息等多种类型资源的充分考虑,确定完善的使用和配置制度。立足我国国情,明确协调平台参与各方的职责,将平台中的分工做实做细,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监管制度。借鉴2005年推出的联合国人道救援集群系统框架的分工系统设计,即根据水、健康、物流、教育、食物安全等不同需求将平台协同的各社会组织按照其专业技能和工作领域划分成不同的专业组群。同时枢纽型组织/平台兼具合作、交流、协调和协作的作用,事前可以作为灾害预警、灾情发布及动员志愿者参与救援活动的重要载体,并作为中枢桥梁连接政府与社会力量,辅助政府做好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工作,打破指挥部、政府部门与慈善组织之间的信息壁垒,解决信息获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枢纽型组织连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制定适用于本地区实际社情、民情以及灾情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在此基础上,联合有代表性的全国型枢纽组织共同建立全国联络管理平台。由各平台机构联合相关的专家共同成立本系统的工作机制,报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备案后实施。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协会等枢纽型平台动员并连接各基金会、社团、救援队、企业以及志愿者等主体指导他们在全国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服务,同时收集建议和意见完善相应机制。此外,鼓励各工程机械类、交通运输类、建设施工类、食品类、电商类以及应急产业类企业积极加入各级社会力量平台,将各类社会资源的动态数据纳入平台,在各地发生突发灾害事故时,可以及时联络周边资源并快速投入。

  (二)社会组织参与救援框架建设

  目前国家对于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活动无明确标准限定,但我国已经逐步开展社会组织分级分类评定工作。在此基础上,未来可以探讨建立分层级、分类别,类似条块分割的社会组织参与救援体系,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参与行为。

  纵向上,按照不同级别的组织由不同层级政府部门或协调机构协调。全国合法注册的社会服务机构、社团、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均可以通过全国社会力量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申请登记,接受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横向上,社会组织细分服务类别众多,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可分为适应型和专业型,专业型指专门从事灾害领域救援的组织,如专业基金会、救援队伍、灾害教育以及灾情信息服务类的组织;适应型指日常进行其他类别的专业服务项目,但在灾中和灾后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组织,如心理抚慰、生计恢复以及针对儿童、老人、妇女等特定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按需、有序,依照专业性进行整合,保障社会组织高效参与应急管理。

  (三)志愿者发展体系建设

  在研究和调研中能够发现,目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类慈善组织中,专职人员占比很少,大部分是志愿者。而组织能力最终依赖的是人的能力,但是社会组织中人员流动性大,志愿者的基本保障和长期发展也存在问题。所以培养人的能力,也是广泛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水平的方式。为此,提出建立志愿者发展体系,构建以人为依托的专业化、常态化和体系化的全国性志愿者队伍至关重要。全国建立区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专业的统一管理系统,加强志愿者队伍和能力的建设,宏观构建志愿者参与的体系框架,逐步开展志愿者发展工作,包括完善发展制度、明确提升方式、提供专业保障以及制定培养计划。

  良好的志愿者发展体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建立结构化的志愿者参与体系。通过建立在行政支持下的志愿者发展体系,将各地的志愿者、志愿队伍和行政力量联合起来,使零散的公民行为向高效、有序和协同的方向转化。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资源支持体系。这种支持体系通过志愿组织与政府应急救援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包括政府外包、税收减免以及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来实现。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促进志愿组织的发展,比如通过向志愿服务组织划拨专门经费以及提供场所等政策手段来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管理,或以签订合作协议或灾前合同等方式,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应急资源的整合,促进志愿者参与。三是政府开放网络资源搭建应急信息沟通平台。志愿者想要有效地参与应急行动,就必须在志愿组织和政府应急体系之间以及各志愿组织之间建立日常工作与紧急应变的应急信息平台,使危机信息得到及时传递和沟通。可运用现代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建设科学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以作为志愿者的信息沟通机制。四是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参与制度保障体系。所有的经验证明,志愿者的有序参与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通过不断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法律及制度,为社会力量发展体系框架下的志愿者/队伍参与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和良好的制度环境。

1

  (参见《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p231-2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