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应以城市为载体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来源:张雯鑫作者:四川蓝皮书

发布时间:2019-09-03

  2019年7月24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四川蓝皮书: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2019)》。

  蓝皮书指出,应以城市为载体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2018年6月30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从夯实经济强省基础的战略方位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

  20世纪90年代末,立足现实发展阶段,“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多点多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相继被提出,四川经济迈进了平稳健康增长的黄金二十年。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构建更加协调、更有活力、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是新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整体上判断,四川仍然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优等问题依然是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2017年四川城镇化率达到50.4%,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城镇为主要载体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成为破解难题的应有之义。

  一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基础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主要从两个层面着力突破。一,“四川地处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成都已初步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基于此,四川提出着力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要让成都成为集聚全国乃至全世界优势资源、辐射带动四川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主干城市,使之成为丰富发展总量、提升发展水平、稳固发展态势的主战场。应该看到,尽管成都在四川省内具有绝对领先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但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成都在扩大开放、创新科技、生态扩容等方面与西部地区相对领先的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如若对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都诸多关键指标如人均预期寿命、人均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差距更为显著。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立足比较优势,抓住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推动成都继续做大做强是四川实现整体提升的重要选择。二,目前四川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副中心城市,这种断层式的不平衡主要由整体发展不充分导致,其首要影响因素是物质资料发展的不充分,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偏低,也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偏重、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等产业结构问题。此外,相对于全国,四川各地级城市民营经济占比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等宏观背景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用好宏观调控手段,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和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若干地级城市,加快培育成接力成都发展的经济副中心城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做优存量、提升效率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着重构建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体系建设,其中既有工业化以来对产业结构和要素配置的优化提升,也暗含全球化信息化对市场环境和生态价值的内在需求。在破解产业体系不优问题上,四川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明确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同时千方百计做优做强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在破解要素配置效率偏低问题上,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重点推进成都经自贡至宜宾和成都经南充至达州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设;采取积极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和启动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劳动力和人才要素健康流动。在破解市场机制不活问题上,四川积极推进电力体制、国资国企、商事制度等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措施,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破解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矛盾上,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行动,与重庆、云南建立跨省河湖保护治理联动机制,建成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正式挂牌大熊猫国家公园。

  对四川这样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而言,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是有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发展,是把稀缺资源的价值充分发挥的发展,是每个地区都扩大规模、增量提升,是每个人都实现福利增进、全面发展。

  (参见《四川蓝皮书:四川城镇化发展报告(2019)》p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7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