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获得创新发展,但也存在一定挑战,需在未来进一步改善

来源:中国社区发展报告课题组作者:中国社区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9-09-03

  近年来,北京市在以下方面探索社区养老模式发展并获得一定进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北京市老龄办新增国管局财务司、协调督查处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强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职能。通过在中央单位离退休干部集中住宅区建设养老服务驿站,积极探索央地养老一体化格局。在区级层面,北京市深化养老工作体制改革,理顺养老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区级老龄工作机构设置,将老龄工作部门统一纳入到区民政部门管理。

  二是突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的发展瓶颈,增加有效供给。近年来,北京市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和布局、社区养老服务场地的配置标准、土地使用等进行了规定,从而确保养老服务质量。

  三是积极探索失能老人护理补贴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市通过积极探索,已初步形成了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将商业性和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进行融合,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

  四是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按照“统分结合、突出重点、经验可复制、成果可持续”的原则,协调下达市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745亿元,支持各区全面深化社区养老服务试点,补齐城乡养老服务短板,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此外,国有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志愿—互助养老模式、融合式社区养老模式、智慧式社区养老模式等也开始得到初步发展。

  另一方面,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首先,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过分依赖政府购买服务,造血能力差,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值得商榷。其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仍面临诸多要素的制约,主要是专业人才的短缺和场地不足。最后,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尚未界定清晰,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导向也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群体导向、补贴政策导向和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导向等方面。

  基于此,未来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应注意转变政策导向,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从“事业”导向转向“事业+产业”导向、从普惠性支持转向重点人群支持。另外,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应区分政府支持和市场购买,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注意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中的作用。此外,智慧养老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智慧养老的发展要适度,不能用智慧养老代替人性化的管理,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参见《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8~2019)》p026-038,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