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推动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四点建议

来源:张天墨作者:大健康产业蓝皮书

发布时间:2019-01-03

  2018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

  蓝皮书分析指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 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行动纲要,明确部门任务分工,提出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建立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就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定期会商。发挥健康产业相关领域智库作用,加强对国际国内健康新业态发展形势研判。

  (二)突出创新驱动,健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健康产业新业态基础研究层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快在基因组学、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建立适应健康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前沿健康科学技术转化应用机制,推动创新成果驶入临床应用“快车道”。以健康科技研发创新、健康产品开发设计、综合性专业化中介服务等产业领域为主导,构建全链条新业态科技支撑体系。

  (三)培育融合业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顺应健康消费多样化差异化的新趋势,注意各类服务的不同结合点和关键领域,发展新型健康融合服务。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健康信息深度挖掘,培育应用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健康新业态为核心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新兴产业集群。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健康产业链整合,创新健康保险引导激励机制。

  (四)加快标准建设,强化行业综合监管

  把握健康新业态发展规律,在高标准开放的基础上,推进健康产业“放管服”协调联动,在放宽准入限制的同时,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体制,更多发挥信用联合惩戒、行业禁入等措施作用,预防分散化的不规范、不诚信行为。积极探索对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互联网智慧健康等交叉领域健康新业态的跨行业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实现健康产业治理监管现代化。

  (参见《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p49-5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月)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