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多策共举,江西将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愿景变为实景

来源:江西蓝皮书课题组作者:江西蓝皮书

发布时间:2017-07-18

  2017年7月13日,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江西蓝皮书《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滨江宾馆举行。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对江西省的生态环境作出高度肯定:“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阶段,随着土地、能源、水等资源需求大幅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将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不足、高能耗产业主导、对传统能源依赖度高、多重污染源增加及政策强制力不足、生态制度缺乏长效的运转机制问题等。

  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将愿景变为实景,江西多策并举,取得显著成效: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森林绿化的质和量不断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2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61%,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综合指数居中部之首。2016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达到86.7%,同比去年下降3.4个百分点,居中部省份之首。水生态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达标率为81.4%,同比去年高出0.4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环境污染防治有序推进

  抓住重点行业实施“净空”行动。截至2016年底,出台江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推进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成省级和南昌、九江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全面完成158个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江西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围绕“五河一湖”实施“净水”行动。完成农村日供水1000吨(含)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水量达标率为99.8%;新建改建城镇和工业园区各类污水管网1535公里,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8%。以城乡污染治理为重点实施“净土”行动。截至2016年底,推进7个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监测、治理与修复工程建设,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三年下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9.7万吨;全面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3879家;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处理体系,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7%。

  (三)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步伐加快

  产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37%、17%和17%。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构建。截至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40%,共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15个,全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总数达3657个。循环经济平台加快打造。截至2015年底,江西省新增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试点3个,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1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类试点示范11个,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65%。

  (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先行

  率先探索全境流域生态补偿。首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0.91亿元全部下达到位;启动江西-广东东江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国家和江西、广东两省每年安排补偿资金5亿元。完善“河长制”。建立健全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5级河长组织体系和区域、流域、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南昌、赣州等地开展试点;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并形成初步成果,出台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意见,完成萍乡等地试点审计;出台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建立精准追责机制。

 

帮助中心电脑版